股票代码:火狐直播在线看NBA
媒体公告
高校智能制造工程专业排行榜 2024全国336所高校智能制造工程专业教育教学总实力排行榜

发布于:2024-07-04 23:19:08  来源:火狐直播在线看  点击量:14次

  5月23日,由华算人工智能研究院、全国高校AI与大数据创新联盟调查研究制作的2024全国336所高校智能制造工程专业教育教学总实力排行榜对外发布。

  为了更好地支撑智能制造产业高质量发展,加快人才教育培训进度,据教育部网站显示,2023年全国33所普通高校成功备案“智能制造工程”本科专业,专业代码:080213T,颁发工学学士学位,修学四年。2022年全国39所普通高校成功备案“智能制造工程”本科专业;2021年全国53所普通高校成功备案“智能制造工程”本科专业;2020年全国84所普通高校成功备案 “智能制造工程”本科专业。2017年第一批全国4所高校成功申报智能制造工程专业;2018年第二批全国50所高校成功申报智能制造工程专业, 2019年第三批全国74所普通高校成功备案“智能制造工程”本科专业。迄今为止,除去个别院校重复专业备案之外,全国共有336所高校成功备案智能制造工程专业。

  为了全面反映我国高校“智能制造工程”专业教育教学总体规模、行业地区分布状况及发展水平,促进高校“智能制造工程”专业教育事业健康、持续发展,2024年3月~4月,华算人工智能研究院、全国高校AI与大数据创新联盟针对已经在教育部成功备案 “智能制造工程”专业的336所普通高校进行调研,调研范围有高校自身的品牌影响力、高校“智能制造工程”专业师资力量建设情况、人才教育培训方案和目标、课程教学体系建设情况、专业教材开发与人员投入情况、智能制造工程专业实验室建设与运作情况、教学成果、“智能制造工程”实训基地服务能力、教师接受“智能制造工程”专业相关知识培训的人数与次数、举办“智能制造工程”主题活动的次数及规格规模等十个方面,结合上述因素对高校智能制造工程专业教育教学实力做综合评分、抽样调研,并最终以“排行榜”的形式向社会公布调研结果,以此服务 “中国制造2025”战略,引领高校智能制造工程专业发展。

  本次调研本着“公开、公平、公正”原则,根据媒体公开报道资料及问卷调查反馈,将当前高校“智能制造工程”专业教育教学总体实力分为四类:A类、B类、C类、D类。同时,每类分为三档, 其中,A类三档包括:A+类、A类、A-类;B类三档包括:B+类、B类、B-类;C类三档包括:C+类、C类、C-类;D类三档包括:D+类、D类、D-类。

  “A类”表示智能制造工程专业教育教学总实力总体水平位居全国高校之首。从排名情况去看,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哈尔滨工业大学、东北大学分别排在第一名、第二名和第三名。北京航空航天大学智能制造工程专业的教师队伍以机械工程及自动化学院教师为主体,同时也有来自计算机学院和AI研究院等校内学科交叉单位和国内制造工程领军企业和研究院所的研究人员。这种跨学院的合作和交流有助于形成丰富多样的教学内容和方法。该专业主干课程包括人机一体化智能系统导论、工业智能与软件、工业互联网与大数据技术、数字孪生与信息物理系统、智能(增材、机加、装配)制造工艺与装备、数字化设计与制造、智能生产运作与管理,以及智能制造综合实践等。这些课程旨在为学生提供全面的智能制造领域的知识和技能。该专业以“强化基础、突出实践、重在素质、面向创新”为本科人才教育培训方针,旨在培养能够系统掌握智能制造工程及相关领域的基础理论和知识,具有从事智能制造技术与系统的规划设计、工程应用、科学研究、技术开发及工程管理等方面工作上的能力的高素质学科交叉型工程技术人才和复合型科学研究人才。哈尔滨工业大学智能制造工程专业注重实践教学和创造新兴事物的能力培养。通过丰富的实验课程、课程设计、生产实习和毕业设计等环节,学生能够将理论知识与实际应用相结合,提高动手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同时,学校鼓励学生参与科研项目和竞赛活动,培育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团队协作能力。哈工大智能制造工程专业的教师队伍由有着非常丰富教学和科研经验的专家组成,他们在各自领域有着深厚的造诣和广泛的影响力。这些教师不仅为学生提供了高质量的教学和科研指导,还为学生提供了与行业专家和企业的交流机会。该专业的课程教学体系涵盖了人机一体化智能系统的所有的领域,包括人工智能、机器人技术、计算机程序设计、工业互联网、数据库技术、机械设计基础等。这些课程不仅使学生掌握了人机一体化智能系统的核心技术,还培养了学生的综合素养和创造新兴事物的能力。东北大学智能制造工程专业拥有一支高水平的师资队伍,他们有着非常丰富的教导学生的经验和科研经验,能够为学生提供优质的教学和科研指导。同时,该专业还积极引进国内外知名专家和学者,为学生提供更广阔的学习视野和交流机会。该专业的课程设置涵盖了人机一体化智能系统的所有的领域,包括人工智能技术、工业机器人技术、计算机程序设计、人机一体化智能系统信息系统、工业互联网、数据库技术、机械设计基础、物联网技术与应用等。这些课程不仅使学生掌握了智能制造的核心技术,还培养了学生的综合素养和创造新兴事物的能力。“A类”高校还包括北京理工大学、西安交通大学、大连理工大学、天津大学、吉林大学、同济大学、华南理工大学、重庆大学、武汉大学、山东大学、湖南大学、哈尔滨工程大学、北京工业大学、南京航空航天大学、武汉理工大学、南京理工大学、合肥工业大学、西南大学、中国矿业大学(北京)、华东理工大学、河北工业大学、西南交通大学、中国矿业大学、东华大学、苏州大学、上海大学、中国石油大学(华东)、安徽大学、宁波大学、南京林业大学、江南大学、南昌大学、河海大学、长安大学、湘潭大学、燕山大学、重庆理工大学、天津理工大学、上海工程技术大学、天津工业大学、河南理工大学、浙江理工大学、沈阳理工大学、北京信息科技大学、上海第二工业大学、西南科技大学、内蒙古工业大学、重庆邮电大学、大连交通大学、湖北工业大学、长春师范大学、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天津科技大学、江西理工大学、南京工业大学、中北大学、江苏大学等全国60所高校。

  “B类”表示智能制造工程教育教学总实力总体水平位居全国高校第二,包括常州大学、湖南科技大学、宁波大学科学技术学院、广西师范大学、东华理工大学、青岛理工大学、东莞理工学院、陕西科技大学、西安工业大学、河南工业大学、齐鲁工业大学、桂林电子科技大学、山东理工大学、哈尔滨理工大学、沈阳工业大学、北华大学、杭州电子科技大学、江苏科技大学、昆明理工大学、扬州大学、汕头大学、浙江师范大学、安徽工程大学、辽宁工业大学、华东交通大学、青岛科技大学、南昌航空大学、广东工业大学、南昌工学院、济南大学等全国90所高校。

  “C类”表示智能制造工程教育教学总实力总体水平位居全国高校第三,包括嘉兴大学、集美大学、合肥大学、沈阳工学院、延安大学、辽宁理工学院、烟台理工学院、大连科技学院、安徽信息工程学院、淮北理工学院、潍坊学院、长春光华学院、烟台科技学院

  、洛阳理工学院、长沙学院、湖北工程学院、平顶山学院、滇西应用技术大学、河北建筑工程学院、安徽大学江淮学院、黑龙江工业学院、营口理工学院、河北科技师范学院、吉林农业科技学院、长春理工大学光电信息学院、哈尔滨华德学院、上海电机学院、赣东学院、九江学院、宿迁学院等全国90所高校。

  “D类”表示智能制造工程教育教学总实力总体水平位居全国第四,包括宝鸡文理学院、兰州工业学院、银川能源学院、北京印刷学院、上海建桥学院、厦门工学院、三峡大学、湖南科技学院、广州理工学院、广西科技师范学院、桂林航天工业学院、绵阳师范学院、四川工商学院、北京石油化工学院、山西电子科技学院、丽水学院、贵阳学院、重庆文理学院、成都工业学院、西安思源学院等全国96所高校。

  这是迄今为止,针对全国高校“智能制造工程”专业学科调查内容最全、顶级规模、覆盖高校数量最多的排行榜,在年度会议上,将对入榜的在“智能制造工程”专业教育教学领域取得一定成绩和科研成果的部分高校颁发荣誉证书,树立行业标杆,促进专业发展、鼓励学科创新。

  全国高校AI与大数据创新联盟(简称:高校联盟)是由清华大学、浙江大学、中南大学、东北大学、上海工程技术大学、重庆邮电大学、东北林业大学、佛山科学技术学院、曲阜师范大学、黑龙江大学、海豚大数据科技等全国54家高校、企业一同发起,于2018年5月26日在北京中国科技会堂正式成立。迄今为止,联盟发展会员300多家, 覆盖全国20多个省市。联盟由一批积极投身于“人工智能、大数据、区块链”教育事业的高校、科研机构、企业和事业单位和个人自愿组成的公益性、全国性学术交流服务平台。中国工程院原常务副院长、中国工程院院士潘云鹤、中国科学院院士陈国良、中国工程院院士李伯虎担任联盟名誉理事长,中国工程院院士谭建荣担任联盟理事长。联盟工作接受工信部、国家网信办等政府部门行政管理和业务指导。联盟主要工作是推进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协同育人。(加盟微信)

  华算人工智能研究院全称是“山西省华算人工智能研究院有限公司”,是经山西转型综合改革示范区管理委员会批准,于2023年10月在太原成立的第一批专业研究人工智能、赋能数字化的经济产业高质量发展的独立法人组织。华算人工智能研究院依托全国高校AI与大数据创新联盟专家委员会及理事会资源,按照山西省委省政府、山西转型综合改革示范区管理委员会发展人工智能、数字化的经济的系列文件精神和工作规划,将研究院打造成为山西省发展人工智能、数字化的经济的示范应用推广平台,同时对全国开展人工智能业务。华算人工智能研究院名誉院长由中国工程院院士李伯虎担任,院长由西安电子科技大学教授焦李成担任。研究院内设AI产业学院共建中心、实训实习就业中心、实验室建设中心、专家智库等6个职能部门。欢迎加入华算人工智能研究院专家智库,共同赋能高校AI人才教育培训及产教融合事业发展。

  全国高校AI与大数据创新联盟区块链专委会(简称:高校区块链专委会),是由北京大学、浙江大学、武汉大学、西南财经大学、北京交通大学、郑州大学、贵州大学、桂林电子科技大学、山西农业大学、佛山科学技术学院、陕西师范大学、中国网安、海豚大数据科技等全国40多家高校、企业和机构共同发起,于2019年12月7日在广东省佛山市正式成立。目前发展高校及企业会员70多家。中国工程院院士、浙江大学教授陈纯担任高校区块链专委会名誉顾问;福州大学教授蔡维德、中国计算机学会区块链专委会主任斯雪明教授、中国人民银行数字货币研究所副所长狄刚担任高校区块链专委会名誉主任;北京大学信息科学技术学院区块链中心主任陈钟教授担任高校区块链专委会主任。高校区块链专委会主要工作是促进高校区块链教育,为高校区块链专业建设及学科发展提供专家咨询服务。

  全国高校AI与大数据创新联盟元宇宙专业委员会(简称:高校元宇宙专委会),是由清华大学、湖南大学、浙江大学、四川大学、汕头大学、河北金融学院、保定市元宇宙协会、英伟达中国、海尔衣联网研究院、海豚大数据科技(天津)有限公司等全国20多所高校、企业和机构共同发起,于2022年11月5日在北京正式成立。中国工程院院士、计算机软件与虚拟现实领域专家赵沁平担任高校元宇宙专委会名誉顾问;中国工程院院士、北京航空航天大学电气与自动化学院名誉院长、中国航天科工集团有限公司科技委高级顾问李伯虎担任高校元宇宙专委会名誉主任;清华大学信息国研中心可信软件和大数据部常务副主任邢春晓担任高校元宇宙专委会主任委员。目前已发展高校及企业会员30多家。高校元宇宙专委会主要工作是促进高校元宇宙教育、加强校企合作、推动元宇宙专业建设及学科发展,为元宇宙教育教学提供专家咨询服务。

  全国高校AI与大数据创新联盟数字化的经济专业委员会(简称:高校数字化的经济专委会),是由华算人工智能研究院、清华大学、北京大学、中国人民大学、中国社会科学院信息化研究中心、四川大学、北京外国语大学、北京科技大学、北京工业大学、北京语言大学、北京化工大学、北京联合大学、北京物资学院、北京印刷学院、西族大学、河北金融学院、重庆财经学院、苏州城市学院、北京中关村软件园、百度、海豚大数据科技等全国60多家高校、企业和机构共同发起,于2024年1月12日在北京正式成立。清华大学经济管理学院教授姜旭平、北京大学信息管理系教授赖茂生、中国社会科学院信息化研究中心主任姜奇平、中国科学院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教授吕本富担任高校数字化的经济专委会主任委员。高校数字化的经济专委会主要工作是促进高校数字化的经济专业建设及学科发展,推动产学研合作,为高校数字化的经济专业教育教学提供专家咨询服务。

  说明:转载文章和图片均来自公开网络,推送文章除非无法确认,都会注明作者和来源,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赛力斯:华为问界商标价值超100亿!华为手里再无整车品牌,智界、享界品牌所属权转至奇瑞、北汽

  日媒分析长泽雅美代言比亚迪,称她仍无法超越“最受中国人喜爱的日本人”!?

  太疯狂!上海迪士尼凌晨3点排长队,线上开卖即售罄!有人转手就涨价,网友:完全不理解

  与中坚力量共成长,2024建信信托艺术大奖评委会特别奖获奖艺术家凌海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