股票代码:火狐直播在线看NBA
常见问题
干货 从8大维度全面准确理解人机一体化智能系统你知道吗?

发布于:2024-06-28 01:10:51  来源:火狐直播在线看  点击量:14次

  当前,制造业正在经历一场技术革命,美国提出“工业互联网”、德国提出“工业4.0”,而我们中国的制造企业未来的发展阶段及程度参差不齐,我们也发布了“中国制造2025”。其核心均是逐步推进“人机一体化智能系统”,实现制造强国战略。但是该怎么样正确的理解人机一体化智能系统呢?

  当前,制造业正在经历一场技术革命,美国提出“工业互联网”、德国提出“工业4.0”,而我们中国的制造企业未来的发展阶段及程度参差不齐,我们也发布了“中国制造2025”。其核心均是逐步推进“人机一体化智能系统”,实现制造强国战略。但是该怎么样正确的理解人机一体化智能系统呢?

  在实际的不同企业中,由于信息化发展水平不同,有可能会出现两个极端的倾向:一是认为人机一体化智能系统无所不能,另外一个则是认为当前人机一体化智能系统的概念大于本质。显然,这两种倾向的产生都是对智能制造体系的理解不全面、不准确导致的。

  “智能制造”可以从制造和智能两方面做解读。首先,制造是指对原材料来加工或再加工,以及对零部件进行装配的过程。通常,按照生产方式的连续性不同,制造分为流程制造与离散制造。根据我们国家现行标准GB/T4754-2002,我国制造业包括31个行业,又进一步划分约175个中类、530个小类,涉及了国民经济的方方面面。

  智能是由“智慧(wisdom)”和“能力”两个词语构成。从感觉到记忆到思维这一过程,称为“智慧”,智慧的结果产生了行为和语言,将行为和语言的表达过程称为“能力”,两者合称为“智能(intelligent/smart)”。因此,将感觉、记忆、回忆、思维、语言、行为的整一个完整的过程称为智能过程,它是智慧和能力的表现。

  目前,国际和国内都尚且没有关于人机一体化智能系统的准确定义,但近期发布的《人机一体化智能系统发展规划(2016-2020年)》给出了一个比较全面的描述性定义:智能制造是基于新一代信息通信技术与先进制造技术深层次地融合,贯穿于设计、生产、管理、服务等制造活动的所有的环节,具有自感知、自学习、自决策、自执行、自适应等功能的新型生产方式。

  传统的制造是对物质资料的处理与加工,将原材料转化为产品。所有的传统制作的完整过程是在现实的“物理”环境中,融合人们的相关“经验”进行生产,全部过程是看得见的。

  智能制造需要在两个空间中进行生产:一是基于模型与知识与虚拟过程的制造,包括仿真、模拟;二是现实世界的加工生产的全部过程。在现实世界中,加工生产的全部过程中融入在虚拟世界形成的“知识”。虚拟制造对现实制造进行不断的干预、优化和控制。

  传统制作的完整过程中,生产出产品后通过分销渠道提供给客户,并只承诺客户提供有限时间的质量担保(如售后服务的时间限制,而企业的真实想法也是尽可能少地给客户提供售后服务,因为产品价值已定的情况下相关服务会扩大成本支出)。

  反之,人机一体化智能系统提供的产品+服务,通过不同的服务创新实现用户个性化的需求,强调的是客户体验。人机一体化智能系统希望在产品全生命周期能够与客户建立粘性,不断提供客户与产品生命周期一致的创新服务。从产品一生来看,首次的产品价格可能占到收入的50%以下。

  传统大规模生产模式下,制作的完整过程是成本中心,通过高效率和精细化的制作的完整过程管理,其目的是满足品质衡量准则最低要求下的成本最低。在市场之间的竞争中,产品价格(传统制造中产品同质化很严重)是最重要的因素。

  反之,智能制造环境下,制造环境是直接面向利润和价值创造的。制作的完整过程的设计中,客户的深度参与、个性化定制、按订单生产等模式,目的是不断的新价值创造(在这样的一个过程中,虽然产品有差异,但总体来说直接成本相差并不大,但产品价格的组成中,创新服务占比很大)。

  传统的制造企业一般是小而全,大而全,企业有固定的边界。当然通过供应链管理与其它上下游能够整合在一起,但相对来说还是较为封密的小社会,企业成功的标志是变成大体量的“恐龙”。

  而智能制造环境下,企业是开放的平台,企业没固定的边界,也没有相对固定的“生产单元”,而是通过“众包”和“共享”模式,组织社会更广泛的资源,企业成功的标准是平台化程度。如市值第一的苹果公司,它是一个开放的平台,甚至自己都没有生产能力,也不会生产任何硬件。但就其体量而言,苹果的市值是戴姆勒和宝马公司的总和。

  传统的企业采用科层式的管理,企业总体呈现金字塔形。这种模式对于大规模生产的组织是相当有效的,强调的层层负责制和严格的执行力。

  智能制造环境下,信息的流动代替等级制度,组织架构是网状的。传统的企业中,领导层掌握更大的信息量,懂得更多,并有权力管的更多。而相反,人机一体化智能系统互联网化让更多的人能够接触信息、掌握知识,使得任何人不能垄断知识,也不能掌握更多的知识优势。协作分工是智能制造环境下最主要的组织形态。

  传统的制造公司可以提供的单一的产品,全世界各个地方都在以相近的品质衡量准则进行生产,企业比的是价格。

  在未来智能制造环境下,企业吸引客户签署合同的优势往往是一些附加和服务,而非产品本身,因为产品本身已标准化了。如汽车主机厂选择备件供应商的条件中,并不对备件本身的质量进行约定,而是注重:供应链能力、质量保证体系、供货时间、公司的管理精细化水平等。

  传统的制造业讲求分层信息化体系,PCSMESERP三个层级的管理模式、技术架构和集成模式仍然很有效,实现了管理的数字化和规范化。而智能制造环境下,最重要的变化是将上述分层式的信息化重构为网络化,通过物联网、数据网、服务网三个领域使企业全面“网络化”。

  物联网实现了所有的生产资源(人、机、料、法、环、时间、空间)的互联互通,数据网实现信息的全局流动和大数据应用,服务网实现应用系统的网络化、碎片化、服务化,这种模式的应用系统对应于网络化的组织架构,而非传统的金字塔式的传统组织结构。

  最后,再从从环境友好性的角度来理解。人机一体化智能系统是在产品制造、使用和回收全过程中,对环境影响小、碳排放低、环境友好的绿色制造,强调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在各项政策的助力下,慢慢的变多的制造业公司开始主动拥抱人机一体化智能系统,并积极应用云计算、大数据、机器人等有关技术,建设和布局智能工厂。据各地地方政府统计显示,不少地区的制造业企业均在智能制造领域展开布局,有关技术已经进入应用层面。

  随着后续各项针对性措施的不断落地,我国智能制造水平有望不断的提高,制造业强国战略和制造业转变发展方式与经济转型的大目标也将得以稳步推进。返回搜狐,查看更加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