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于:2024-07-06 17:59:03 来源:火狐直播在线看 点击量:14次
机械工程学院设机械工程、机械电子工程、工业设计、人机一体化智能系统工程4个专业和1个机械工程创新班,学院现有教职工99人,在校学生2200余人,每年招生约500人。学院教师中,高级职称20人,中级职称近80人,双师型教师28人。博士10人,在读博士4人
“机械制造及其自动化”二级学科是广东省特色重点培育学科,有智能制造、机器人技术、机电工程等三个学科研究方向;学院直属的机械工程实验中心和工程训练中心均为广东省实验教学示范中心。
机械工程实验中心设有力学与工程材料、机械设计制造、工业机器人和特种机器人、测量与工业自动化、制造装备技术、信息物理系统等六类20个专业实验室和机械工程创新中心;工程训练中心设备先进,设有数控加工、材料成型和3D打印等17个实训科目。实验室与实训中心建设居广东省高校前列,为实践教学和创新设计提供了一流的硬件条件。
学院按照国际标准的工程教育认证规范(EAC)进行专业建设,注重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学生科研与创新设计水平较高。在全国大学生机械创新设计大赛、亚太大学生机器人大赛国内选拔赛、壳牌汽车环保马拉松赛(亚洲)等重大科学技术竞赛中屡获大奖,学院连续五年就业率保持在99%以上,就业质量不断提升。
现在机械工程在技术应用中以机电一体化技术为核心,使其机械工程实现自主控制,使其生产精度得到提高,来提升产品的质量;使其提高自身性能,来提升制造的效率;通过传感器的应用,使其的稳定性、精确性、安全性得以提高。
智能制造是国家为全方面推进实施制造强国部署战略文件之一,以促进制造业创新发展为主题,以提质增效为中心,以加快新一代信息技术与制造业深层次地融合为主线,以推进人机一体化智能系统为主攻方向,以满足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和国防建设对重大技术装备的需求为目标,强化工业基础能力,提高综合集成水平,完善多层次多类型人才教育培训体系,促进产业转型升级,培育有中国特色的制造文化,实现制造业由大变强的历史跨越。
工业设计专业是技术和艺术、科技和人文等多学科的相互融合,是与企业的产品研究开发、生产制造紧密联系的交叉学科,在国家经济建设中占有主体地位。发展趋势以设计的技术实现为主,旨在培养思路开阔、基础扎实、适应能力强,既掌握现代技术,又具有人文艺术素养,既掌握现代工业设计理论知识和创新方法,又熟悉市场经济规律的复合型设计人才。专业优势与特色:工业设计专业为校级一流培育专业,依托广东省实验教学示范中心“机械实验中心,与广东省特色专业珠宝学院“产品设计专业”联合培养跨学科复合型工业设计人才,开办“智能产品设计+首饰设计”微专业。
机器人工程学院设置两个专业:机器人工程专业和人工智能专业。两个专业同属人工智能领域。AI是引领未来的新兴战略性技术,是驱动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重要力量。机器人工程学院面向产业升级、技术革新的需要,培养在AI领域掌握坚实理论基础和系统专门知识,具备从事解决实际问题和开展交叉创新应用的能力,具有高度社会责任感的高层次复合型人才。
学院拥有一支学识、经验比较丰富的教师队伍。专业方面技术背景为自动控制、计算机、电子信息、人工智能、机械、机器人等。专业教师中博士比例超50%。
人才培养依托体系完整、技术先进的实验室,建有机械设计实验室、工业机器人实验室、计算机视觉实验室、计算与数据中心、无人驾驶实验室、控制实验室、工业自动化实验室、测量实验室、机电传动实验室、自然语言处理实验室、工业设计实验室、机器人和AI工程中心、机器人和AI测试中心等一批在机器人AI领域相关实验室,具备比较好的人工智能实验实践教学科研环境。
机器人工程学院全面实施“强基实验班”,实施人工智能培养新模式,以数学为中心,培育学生具有较完整机器人人工智能的理论、技术和方法,较强的动手实践能力,具备多学科交叉的知识体系和学习能力。以AI前沿问题和工业应用的重要问题开展科学研究、技术开发,参加全国大学生机器人大赛等重要技术竞赛,如Robocon,Robomaster,排球机器人竞赛,无人飞行器感知竞赛,AI机器人。工业机器视觉,壳牌汽车环保马拉松赛、本田中国节能竞技大赛,汽车机器人项目,所有学生都参与。学院与中山大学、厦门大学、华南理工大学等高校的院所达成了推荐优秀毕业生读研的意向。
学生综合应用能力强。两支大型学生科技团队华汽电动车队和机器人野狼队实力丰沛雄厚,在壳牌汽车环保马拉松赛(亚洲)、本田中国节能竞技大赛等国际、国内大赛中2017、2018、2019连续三年获第一名,实现七连冠,载人电动车辆最高可实现622公里/度电。机器人野狼队是中国大学生机器人大赛劲旅,多年来屡获全国大学生机器人大赛Robocon赛事、Robomaster赛事一等奖、二等奖。2022年Robocon、Robomaste双获一等奖。
2022年学院“机器人和AI科普基地”获认定广州市科普基地,这是对我校机器人和AI科普基地科普工作的充分肯定,也是机器人和AI人才培养、科研工作质量上水平的体现。
机器人工程学院机器人工程专业、人工智能专业,自动化、人工智能、计算机、机械多学科融合,以机器人、人工智能系统开发的工程实践为基础,以数学为中心,培养学生具有较完整的理论基础,较强的动手实践能力,具备机器人系统、人工智能系统开发与工程应用能力的高级工程人才。通过机器人与人工智能前沿科研项目及重要技术竞赛,教学科研结合,机器人工程学院建成教学科研的重要平台。
在“第二十一届全国大学生机器人大赛ROBOCON2022同创辉煌赛”中,荣获一等奖
机械工程(原机械工程及自动化)是广州城市理工学院特色专业,广东省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是我校第一个通过IEET工程教育认证的专业,广东省“应用型人才教育培训示范专业”,中国独立学院6星级顶尖专业。其二级学科机械制造及其自动化,是目前广东省教育厅的重点培育学科,是我校首批具有硕士联合培养资格的专业学科。专业领域涵盖智能制造、工业自动化、机器人工程、精密成型、3D打印、机器视觉、智能检测和控制、新能源汽车等先进制造领域。强调创新能力、工程能力的培养与训练,以智能制造基础、装备与自动化、精密成型与结构设计基础为主要培养方向。
2023年开设机械工程-人工智能主辅修双学位实验班。旨在培养面向光伏新能源产业的智能制造装备与检测方向的,尤其面向高端制造业,智能制造,检测技术,自动控制,机器人,信息通信系统等方面的应用型专业人才。
机械制图、电工及电子技术、C语言程序设计、工程力学、机械工程材料、机械原理、机械设计、材料成形技术基础、工程热力学、流体力学与液压传动技术、微机原理及应用、PLC原理与应用、机械制造技术基础、金工实习、工业自动化强化训练、工程综合能力训练、专长能力拓展综合项目,机器人技术、虚拟仪器技术、快速成型技术、自动化机械设计等。
学生毕业后可进入机械、自动化、机器人、控制、汽车、电子、材料、管理等行业或科技、教育、政府等部门,从事相关工程领域的设计制造、开发创业、应用研究、企业管理和商务活动等工作。
本专业将机械、电子、信息技术、计算机控制、检测、传感、物联网等技术有机融合,培养具备机械工业自动化技术、现代电子技术、自动控制技术和计算机应用技术相结合的高级工程技术型人才。校友会2021中国独立学院一流专业、依托广东省高校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本专业设有移动机器人导航与调度、智能制造系统集成与应用两个方向。专业特色是以工程项目为导向,工程能力培养为目标,鼓励学生参与“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学生研究计划”和“特长生导师制”等科研项目,培育学生的创新创业能力。
本专业设有机电控制及自动化和机电系统集成及智能化两个方向。专业特色是以工程项目为导向,工程能力培养为目标,鼓励学生参与“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学生研究计划”和“特长生导师制”等科研项目,培养学生的创新创业能力。
模拟/数字电子技术、机械原理、机械设计、机械制造技术基础、液压及气压传动技术、高级语言程序设计、控制工程基础、检测技术与信号处理、微机原理及接口技术(含综合应用项目)、PLC原理与应用(含综合应用项目)、机器人技术(含综合应用项目)、机电传动控制、机器人系统集成统设计、移动机器人(AGV)、机器视觉技术及应用、激光技术及应用、虚拟仪器、TRIZ理论及创新实践、工程数学方法及应用等。
学生毕业后可进入电子工业、自动化技术、微型和精密仪器、机器人技术、机械与汽车制造等企业、科研院所、政府机关、高等院校等部门,从事工业自动化设计开发、机电系统研发改造、机器人控制、信号处理、试验测试、技术管理等工作。
工业设计专业是广州城市理工学院一流培育专业,学科带头人为广东省民办教育优秀教师,建有两门广东省一流课程,三门校级一流课程。
定位立足广东,围绕《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划纲要》提出的“推动粤港澳深化工业设计合作,促进工业设计成果产业化,深化粤港澳文化创意产业合作”的要求,紧跟地方经济发展和产业转型需求,根据学校人才培养定位,实施一流专业建设方案,与新时代人工智能、智能制造等技术发展融合,强调产教研学融合,与广东珠三角地区知名企业合作协同创新育人,开设智能产品设计方向和交互设计方向。
掌握工业设计相关专业知识和技能,具备从事产品造型、智能数字化工业设计和新产品开发等方面的高素质应用型设计人才。
“交互”可以简单的理解为人与机器及环境的“交流”和“互动”,交互设计是通过从心理学、人体工程学、计算机等学科上对人进行分析并设计产出符合人们情感、生理、心理等因素的产品,让人与机器的交流互动过程更加和谐、友好、自然。
秉持与卡耐基梅林人机交互研究所、MIT媒体实验室、斯坦福D.school等名校相似的发展理念,致力于培养融合科技、设计、商业的跨学科人才。毕业生将从事互联网产品和智能产品的交互设计、产品设计、用户研究、UI设计、产品经理、设计管理等职位。
产品开发设计、人机工程学、产品造型快速成型、产品结构设计、智能产品设计、产品设计方法学、产品语意、绿色生活产品设计、穿戴产品设计、产品营销、设计管理、设计心理学、运动装备与时尚、设计策略与产出、文创设计、设计管理、企业形象设计、创新设计思维、思辨设计、素材应用设计I(陶艺)、素材应用设计I(金工)。
用户研究、设计心理学、交互设计基础、移动端交互设计、Web交互设计、UI设计、商业思维、品牌设计、Python开发、服务设计、无障碍设计专题、协作设计专题、AR/VR设计专题等课程。其中设计专题是随学科与市场发展而调整的课程,意在让学生与社会不脱节。
可在企事业和教学科研部门从事设计、教学及管理等工作。在中小型制造业、工业产品设计制作机构从事文创、玩具、家具、智能交互创新设计和设计管理等相关工作。
负责处理需求统筹整个产品或项目,制定项目或功能的发展方向策略,并对产品进行维护与迭代管理,偏管理型的岗位,需要懂用户研究、交互设计、开发并有一定的商业思维。(多招聘有工作经验的老手,但也有招聘产培生(产品培养生)这样的公司,作为管理岗人才储备。)【参考年薪:产品经理岗位:20-30万年薪;产品助理1年左右可转岗成为产品经理,竞争激烈岗位少】
分析用户的数据和需求,给产品经理提供洞察,产出相应的策略为设计提供方向。【参考年薪:10-20万年薪】
根据产品经理的要求,制做软件流程、画线框图和动画。【参考年薪:10-20万年薪】
根据交互设计师的线框图,做页面美化和动画效果的。【参考年薪:7-10万年薪】
2021年我校正式申请并获批开设智能制造工程专业,该专业以新一代信息技术与制造业深度融合为主线,以智能制造和绿色制造为主攻方向,依托广东省重点培育学科机械制造及其自动化的学科优势和广东省省级示范实验中心、广东省省级示范工程训练中心教学条件,立足服务制造企业数字化、智能化转型,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具有社会责任感、职业道德、团队合作精神和较强实践能力,掌握智能制造工程基础理论、专业知识与技能,能够在智能制造领域从事技术开发、装备设计与维护、生产营运管理等工作的高素质应用型工程技术人才。
智能制造技术、自动控制原理、智能制造技术、机器人技术、数据库技术、智能制造系统集成应用、工业机器人编程技术、计算机与制造物联网技术、机器视觉技术及应用、智能生产管理、移动机器人(AGV)、嵌入式系统应用、制造系统与智能调度、智能制造大数据技术与应用、智能设计与制造系统综合训练1、智能设计与制造系统综合训练2、智能设计与制造系统综合训练3、智能设计与制造系统综合训练4。
制造系统智能控制与信息集成、MES系统集成、新能源电池制造与机器视觉、自主移动机器人导航与调度。
机器人实现机器在真实世界的感知、计算与行动功能,是机器人学和人工智能的应用实例和载体,具有新工科专业的典型特点。机器人学科是依托于计算机系统和应用软件、复杂信息处理、决策规划、数字通信、交互与执行智能算法与设备手段的交叉学科。机器人工程专业培养方向为智能机器人技术、机器人系统、智能制造、无人驾驶、智能网联汽车,以学生为主体,跨学科知识教学,工程项目导向,培养学生成为具有机器人和AI系统、软件、算法设计的开发工程师和应用工程师,在机器人工程人工智能领域具有显著专业特长和较强创新实践能力的高级人才。
主要专业课程包括机器人数学基础、控制理论、单片机、数字信号处理、机器人动力学、电机控制、传感器技术、机器学习、计算机视觉、通信技术等,及机器人嵌入式系统设计、机器人系统设计、人工智能系统设计等,机器人竞赛、电动车竞赛、及机器人人工智能技术开发等实验实践课程。
人工智能技术、机器人技术、自动化技术广泛应用的工业、军事、航空航天、医疗、教育等领域,机器人系统工程师、计算机视觉应用开发师、硬件工程师,机器学习算法师,嵌入式系统工程师、自动驾驶研发人员等。
人工智能是研究,开发用于模拟,延伸和扩展人智能的理论,方法,技术及应用系统的新技术科学。人工智能专业具有很强的综合性和应用性,是当前世界最热门专业之一。
课程设置注重培育学生基础和专业知识,注重人工智能理论与技术向相关学科的延伸;提高实践课程训练比重,注重解决实际问题能力培养。通过强基计划,学生与教师一起参与人工智能前沿技术问题和应用实践问题研究开发。培养的学生具备多学科交叉知识体系和学习能力,具有人工智能系统设计、实现、测试和应用验证能力,以及良好的职业素养和沟通协作能力,成为人工智能领域具有显著专业特长和较强创新实践能力的高级人才。
数学基础(包括高等数学、线性代数、概率论与数理统计、变分法、张量分析、离散数学等)、数据结构、数据库技术基础、操作系统原理、计算机网络等、数字图像处理、机器学习、认知计算、自然语言处理、机器视觉、智能控制、大数据技术,以及贯穿四年的人工智能系统项目开发和机器人AI系统设计与实践系列课程。
培养具有高素质,掌握较全面的数学知识、具有较强的计算机应用系统开发能力、具有较完整的机器人和智能系统专业相关知识。以无人系统、机器学习、计算机视觉、自然语言处理等为主要方向,具备掌握智能计算、无人系统、计算机视觉、自然语言处理等智能产品研发与应用能力的人工智能高级工程人才。
可从事机器学习、计算机视觉方向、自然语言处理方向等方向工作;就业去向高新技术企业、大型企事业单位、深造攻读硕士学位,薪资水平位居全国IT行业前列,实现高质量就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