股票代码:火狐直播在线看NBA
智能制造
美军后勤信息化建设对我军后勤综合信息平台构建的启示

发布于:2024-07-11 07:31:09  来源:火狐直播在线看  点击量:14次

  美军后勤信息化建设起步较早,在机构设置、数据标准建设、系统综合集成等方面形成了重要的经验做法。而我军后勤信息化建设起步较晚,虽说理论研究和实践探索步伐不断加快,但仍存在系统隔裂、信息“孤岛”等问题,需要在理论、理念和技术上进行创新。美军后勤信息化建设的经验做法,可对我军后勤综合信息平台的构建提供借鉴。

  美军后勤信息化建设开始于20世纪50年代,当时主要开展的是物资编目工作,美国国会专门颁布了《国防编目与标准化法》。而真正开启后勤信息化全面建设的是美国参谋长联席会议文件《2010年联合构想》(1996)。该文件首次提出了“聚焦后勤”理论,将“聚焦后勤”定义为:信息、后勤与运输技术的融合,是对后勤的精确应用。1998年的《国防报告》,首次提出了基于后勤信息技术的“资产可见性”概念,被视为军事后勤领域重大理论创新成果。总的来说,美军后勤信息化建设过程可分为初步发展(20世纪50年代~70年代中期)、垂直式发展(20世纪70年代中期~90年代初)、横向铺开发展(20世纪90年代)、全面深入发展(20世纪90年代末~2010年)和协调优化发展(2010年~2020年)五个阶段。

  具体来说,在机构设置上,美军设有国防信息系统局,国防后勤局设有专门的后勤信息处,负责采集各军种后勤信息编目成果,提供统一、标准、集成的后勤数据和企业信息,以利于提高后勤补给链的效能。在数据标准建设上,国防后勤局制定了后勤信息系统建设的体系结构、开发环境、系统接口、数据交换等技术标准,实现了统一管理;采用自上而下的方法,首先发布《网络中心数据战略》,确定元数据控制方针,并成立了全球信息栅格元数据工作组,制定了一套包括核心元数据和扩展元数据在内的军事元数据标准规范,并不断进行修订,各军种依据情况制定相应的数据标准规范。在系统综合集成上,以“网络中心战”为牵引,以“后勤转型计划”为指导,以“国防部”为统领机构,以“三维体系结构”为框架,以“全球信息栅格”为基础,以“指挥系统”为核心,以“互操作认证和演示验证”为保证,建成了统一的后勤指挥与控制管理系统——战斗指挥持续保障系统,以及包括财务、库存管理、维修等系统在内的统一的综合业务管理系统,并构建了“后勤信息仓库”,以支撑系统综合集成。美军将陆军所有保障领域的业务程序和系统集成为综合系统,为有关人员提供“一站式”用户平台,彻底消除了因系统不兼容、数据来源不同导致的各自为政现象。2014年还将陆军后勤支援活动系统迁入IBM部署的混合云平台,节省了50%的成本,每日完成高达4000万次数据处理,为全球65000多名用户、150个贸易伙伴提供信息,还能够获取状态检修、数据挖掘等云分析服务,有利于获取实时数据,提高工作效益。

  未来,美军后勤信息化建设将以网络为中心、在实现相互连通互操作上更进一步,重点聚焦六项工作:一是2020年前,完成跨军种、跨部门后勤信息系统的综合集成;二是推进包括人力资源管理、武器系统全寿命管理、物资补给与服务管理、固定资产与设施全寿命管理以及财务管理在内的五大核心业务领域转型;三是加强信息共享、客户服务、信息安全等六个方面的能力建设;四是整合国防部信息基础设施;五是构建可取代全球信息栅格的单一、安全的信息共享环境——“联合信息环境(JIE)”;六是加强后勤信息系统的投资审查和财务审计。此外,将促进“云架构”、大数据技术与各类武器系统(包括后勤装备)、全球信息栅格(GIG)、C4ISR系统等的高度融合。

  美军后勤信息化建设过程中,经历了“各自为政——烟囱林立——系统发展”等阶段,其具体做法有如下几点:

  一是设立专门机构,实施集中领导。成立的国防信息系统局,由负责“国防与信息一体化”的国防部助理部长直接领导,具体承担国防信息基础设施整合和统管、构建美军信息系统、运营管理和维护国防部各信息系统、管理信息系统安全等职能。同时,国防后勤局在后勤信息化建设中也发挥了及其重要的作用,20世纪80年代设置了负责全军后勤自动化和通信工作的信息系统部,海湾战争后推进后勤采用供应链管理模式,90年代以来则主导推进业务系统现代化。

  二是建立一致标准,规范研发过程。通过建立标准、升级基础设施,统一了后勤物资编码、后勤规章制度和程序、后勤信息数据标准等,并对现有基础设施进行升级和迁移。

  三是利用先进的技术,促进信息管理。依托信息栅格、无线射频识别(RFID)、嵌入式装备故障诊断和预报装置、人体传感器等关键技术,解决了后勤信息的获取、传输与处理问题。

  四是注重集成统一,实现流程化管理。无论是后勤各领域业务管理系统,还是指挥控制管理系统,均实施三军一体建设,旨在实现各业务的流程化、标准化。

  五是以加强后勤信息资源管理为出发点和落脚点。无论是硬件基础设施建设,还是有关技术开发运用,都是对信息资源的优化管理,建立统一的后勤信息仓库,以促进信息共享,建立保障打赢的后勤,服务于作战需要。美国国防大学还建立有信息资源管理学院,设置信息战与战略系,旨在培养“信息时代的职业军官”。

  六是紧跟时代发展,启动大数据战略。2012年,美国总统办公室宣布“大数据研发计划”,在国家层面重视海量信息的开发与利用,旨在增强系统和决策的自主化,提高态势感知,实现从“信息到决策”。

  对于我军后勤信息化建设来说,起步相对较晚,经过不断的探索和发展,后勤信息化建设基本格局己经形成,各专业勤务平台呈百花齐放局面,功能日益完善,在理论研究和实践探索上逐渐形成共识,系统集成、平台构建的步伐也不断加快。但平台集成不够、功能衔接不顺、业务协同不畅等问题还某些特定的程度存在,“后勤保障两团迷雾”(需求迷雾与资源迷雾)难以驱散。针对存在的问题,笔者提出构建由网络、数据库和计算机系统构成,用于搜集、传输、处理并产生新的后勤信息的军队后勤综合信息平台,以辅助后勤指挥员完成后勤决策、指挥、控制等活动。而美军后勤信息化建设的经验做法,能够为我军后勤综合信息构建提供重要借鉴。

  健全的组织架构是军队后勤综合信息平台构建的根本保证,要适应新体制、新形势提出的新要求。新的联勤保障体制下,在军委后勤保障部、武汉联勤保障基地、各联勤保障中心成立三级后勤信息化建设领导机构。机构既包含联勤部队人员,也要吸收各战区、各军种后勤部门人员。在具体建设过程中,由全军后勤信息中心以“指导意见”和“路线图”为牵引,根据新形势下全军后勤信息化建设需求,围绕建设后勤“大系统”,构建集指挥、管理、决策等功能于一体的军队后勤综合信息平台,充分论证后勤综合信息平台的架构、内容、功能和运行,并实施一体规划、分工协作建设,既能够有很大成效避免各自为政、多头建设,形成信息“烟囱”,也能够集中主要力量,实施联合攻关,促进各类资源集约使用,提高平台构建效率。

  完善的设施标准是军队后勤综合信息平台构建的坚实基础,需要从软硬件两个层面入手。在硬件层面,重视网络基础设施建设,依托三级后勤信息化建设领导机构,加强网络数据中心建设,集中存储后勤数据信息,做好数据存储备份,提高信息容灾能力,同时疏通军内纵向及横向网络链路,强化军地网络衔接,建设安全、通畅、快速的后勤信息“高速公路”,为后勤综合信息平台提供网络化的基础设施。在软件层面,注重统一体系架构,规范技术标准,解决系统间的互联互通问题,同时也要加强数据资源整合,确保存储数据的标准化和可用性,促进后勤数据内部乃至与作战指挥信息的充分共享和交换,服务后勤保障力、部队战斗力生成。

  高效的信息管理是军队后勤综合信息平台构建的重要目的,应注重对信息采集、存储、处理、输出(传输)、利用的全过程管理。在平台信息采集上,应在集成各专业勤务系统的基础上,建立以会计信息为主通道、别的业务部门采集为辅通道的事件信息采集模式,全面采集事件以及涉及到的人、财、物信息,确保信息集约采集,且保持一致和相互交换。采集的信息在单位内部存储的基础上,要依托各网络数据中心进行备份存储。海量信息的处理、传输、利用要充分依托数据挖掘(DM)、虚拟专网(VPN)、联机事务处理(OLTP)及联机分析处理技术(0-LAP),以深挖平台信息资源价值,并依托可视化技术多维呈现信息,提高信息的相关性和有用性。

  充分的军民融合是军队后勤综合信息平台构建的不竭动力,可由军地共同研发,实现优势互补,加快研发进程。具体研发需求由各级、各类型单位后勤部门逐级上报,全军后勤信息中心进行梳理研究论证,并统一下发。具体研发过程由军队软件开发中心以及用友、浪潮等地方互联网科技公司分工协同实施,充分的利用地方科技公司在数据存储、大数据开发利用、系统集成开发等方面积累的经验做法,着重解决军队后勤综合信息平台研发中系统兼容、数据跨网交换、信息安全传输等技术难题。平台的验收要经过科研机构、院校专家及一线部队的共同评估,重点考查平台运行、业务系统集成、信息资源管理、网络状况、安全防护等指标,以确保研发效果满足部队需求。

  回复关键字,获取相关主题精选文章热点聚焦:军民融合 一带一路 电磁武器 网络战 朝鲜半岛 南海问题 中美关系大政方针:十三五 两会 国家战略 经济 军事 科技 科研 教育 产业 政策 创新驱动 信息化建设 中国制造 政策法规 产业快讯军民融合:民参军 协调创新 成果转化 军工混改 重点项目 国防工业 第三方评估创新前沿:人工智能 颠覆性技术 无人系统 机器人 虚拟现实 脑机接口 可穿戴设备 3D/4D打印 生物科学技术 精准医疗 智能制造 云计算 大数据 物联网 5G通讯 区块链 量子通信 量子计算 超级计算机 新材料 新能源 太赫兹 航天 卫星 北斗 航空发动机 高性能芯片 半导体元器件 科技前沿应用 创新科技尖兵利器:航空母舰 潜航器 水面舰艇 无人机 新型轰炸机先进雷达 新型导弹 新型坦克 反导 高超声速武器 武装直升机 装备强军动态:军队改革 军事战略 人才培养

  安全纵横:综合安全 经济安全 军事安全 科技安全 信息安全 太空安全 发展安全 网络安全

  其他:未来战争大国博弈 贸易战 国际新秩序 习 马化腾 马斯克 DARPA 兰德研究报告 潘建伟 梅宏 吴曼青 李德毅 施一公 金一南 顾建一 卢秉恒 邬江兴 王凤岭 邬贺铨 沈昌祥 名家言论 国防建设 外军动态 其他主题文章陆续整理中,敬请期待······